敦煌廿咏(并序)[附]题隐士咏[三七]

青溪逐水薰渔樵,策杖褰衣屡蓦桥。

鸟坐春池双影近,人呼幽谷两声遥。

祥烟五色飞仙电,瑞草千藂(丛)间药苗。

河畔曲肱而取饮,嫌烦且弃树中瓢。

([一]以上诗凡六写本,其原编号及校次如下:原卷〖伯二七四八〗、甲卷〖伯三九二九〗、乙卷〖伯二九八三〗、丙卷〖伯三八七○〗。

卷末多题隐士咏一首,并有‘咸通十二年十一月廿日学生刘文端写记’一行。

丁卷〖斯六一六七〗、戊卷〖伯二六九○〗仅存第一首,不校。

甲卷题作‘敦煌古迹廿咏’,乙卷‘廿咏’作‘二十咏’。

[二]‘三危’,甲、乙、丁三卷作‘峗山’。

[三]原卷无‘向’字,依乙、丙、丁三卷补。

[四]‘二’,甲卷作‘三’。

[五]‘短’下原卷有‘见’字,依乙、丙、丁三卷删。

[六]乙、丙、丁二卷无‘矣’字。

[七]‘三危’,甲、乙、丁三卷作‘峗山’。

[八]原卷残缺处,元用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卷补之。

凡校补字,均括以[],如[也自鸣]和以下括弧内均是。

[九]‘鼓’,甲、乙两卷作‘毂’。

[一○]‘寻’,甲卷作‘看’。

[一一]诗题丁卷作‘灵岩莫高窟咏’。

[一二]‘刹’,原卷作‘日’,依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卷改。

[一三]‘指’,甲卷作‘至’。

[一四]‘苏’字原阙,据甲、乙两卷补。

丙、丁卷‘苏’作‘苏’。

[一五]‘走’原作‘奏’,依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卷改。

[一六]‘回’,乙卷作‘还’。

[一七]‘色’,甲卷作‘素’。

[一八]‘含’,丁卷作‘合’。

[一九]‘塞’原作‘赛’,依丙、丁卷改。

[二○]诗题丙、丁两卷标作‘瑟瑟监咏’。

[二一]此句甲卷作‘为悬宝盖发’。

[二二]甲卷有三处异文:第一句‘昔时’作‘昔日’,第二句‘遗庙’作‘唯庙’,第六句‘坟傍’作‘其傍’。

[二三]‘台’,甲卷作‘楼’。

[二四]‘坐’原作‘作’,依甲、丙、丁三卷改。

[二五]‘转’,甲、丙两卷作‘尽’。

)-84-([二六]甲卷有两处异文,第二句‘与此’作‘以此’,第三句‘一州’作‘州县’。

[二七]‘三’原作‘一’,依甲、丙、丁三卷改。

[二八]‘春渌苔生’四字原缺,依甲、丙、丁三卷补。

[二九]‘嫩’原作‘懒’,依丁卷改。

[三○]‘新’原作‘连’,依甲、丙、丁三卷改。

[三一]‘弄’,甲、丙、丁三卷作‘散’。

[三二]‘王’原作‘往’,依丙、丁两卷改。

[三三]‘鸿’,丙、丁两卷作‘虹’。

[三四]‘径’,丙、丁两卷作‘堠’。

[三五]‘生’原作‘空’,依甲、丙、丁三卷改。

[三六]‘量’原作‘两’,依甲、丙、丁三卷改。

[三七]题隐士咏原载丙卷末,兹亦移录附于后。

)。

敦煌人诗文作品赏析

海阔中文网-中外名家首页经典诗文作品赏析

敦煌人诗文作品赏析